首页 / 新闻动态 / 昆山要闻

一城唱百戏,盛典歌盛世

时间: 2020-11-24 15:28 来源: 昆山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:
【字体:

11月23日晚,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内,伴随着戏歌《百戏盛典》最后一个音符休止,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,2020年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圆满闭幕。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剧、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实现“大团圆”,600多年前的“玉山雅集”盛况重现,这是新时代的“昆山盛举”,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
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同国脉相连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说:“在昆曲发源地昆山举办的百戏盛典,聚集现存的348个中华戏曲剧种进行活体剧目展演,是中国戏曲史乃至人类戏剧史上从未有过的艺术奇观。称它‘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’,诚不为过。”

文化的沃土,涵养了昆山底蕴;文化的熏陶,孕育了城市文明。连续举办三届的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,赋予了昆山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。而在百戏盛典收官之时,昆山“十年磨一剑”荣膺全国文明城市,既彰显了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的强大力量,更指引着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。

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圆满落幕,让民革昆山市基层委主委胡明倍感振奋。在三年前的昆山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,昆山民革作了题为《借助昆曲资源打造昆山百戏节》的大会发言,引起了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,最终促成了百戏盛典的举办。

如果说,这样一份发言展现的是昆曲发源地、连续15年稳居全国百强县之首——昆山的一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,那么对中华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而言,举办一场远超戏剧艺术节或展演规模的百戏盛典,则是一种迫切需要和攻坚行动。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显示,截至2015年8月31日,全国共有348个剧种,其中分布在2个省区市以上(含)的剧种48个,仅分布在1个省区市的剧种有300个。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专业剧团,还有107个剧种没有专业剧团。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珊说,写再多报告、提供再多表格,都不如一个真实的舞台展现来得直观。

自2018年以来,在文化和旅游部、江苏省政府的主办下,昆山毅然扛起了承办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的重担。昆山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许玉连说:“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,也是昆山作为昆曲故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。”

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连续举办三届,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和木偶剧、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舞台上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,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,得到了专家和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,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史上史无前例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。而在盛典活动圆满举办的背后,考验的不仅仅是昆山严谨的组织能力,还有持续的保障能力、细致的接待能力,更有向上的文明水平等。三年来,昆山上下拧成一股绳,在前期策划、资金保障、组织协调、演出后勤、票务组织、宣传推介、疫情防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,确保了百戏盛典圆满成功,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对昆山有口皆碑,可谓是文化传承与城市形象“双胜利”。

10月30日晚,由安徽太和县文化馆、高滔豫剧团带来的太和清音《秋江》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,展现了这个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剧种独有的艺术魅力。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音代表性传承人张洪奎说,太和清音有“皖北昆曲”之称,百戏盛典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培养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。

在百戏盛典三年集中展演中,既有京剧、昆曲、越剧、评剧等流传范围较广、知名度较高的剧种,也有北京曲剧、苏剧、姚剧、莆仙戏等只在一个省份流传的剧种;既有丹剧、竹马戏、傩堂戏等比较少见的剧种,也有彝剧、蒙古剧、仫佬剧等少数民族剧种。借助百戏盛典这一平台,348个剧种得以集中亮相,让中华戏曲艺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。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表示,继承好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剧目,只有通过原汁原味地传戏、传人,才能实现剧种的活态传承。昆山连续三年举办百戏盛典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
百戏盛典连续举办三年,留下一串闪亮的数字:348个剧种累计上演408个剧目,其中,大戏50场、折子戏148场,演出场次累计201场;现场观看人数超11万人次,网络媒体直播点击量超1.5亿人次,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7.2亿次。亲民惠民的票务安排,更是让更多观众“零”距离欣赏到了代表全国最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,也真正实现了百戏盛典的宗旨——“戏曲的盛会,百姓的节日”。年过八旬的戏迷蔡志雄,连续两年从成都打“飞的”来昆观看演出。他说:“能在昆曲发源地一次性欣赏到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、经典剧目,不虚此行。”

三年来,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舞台上“站起来”、在观众心中“活起来”,掀起了一股观看戏曲演出、探讨戏曲传承、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,让戏曲文化实现了真正的活态传承,百戏盛典也已成为深入人心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10月20日晚,第一次走出山西的太原秧歌,在昆山当代昆剧院梁辰鱼剧场精彩上演,让观众感受到了戏曲与武打融合的魅力。“我最担心的是,我们这代人如果没有传承好,这个剧种就要灭亡了。太原秧歌剧团团长、太原秧歌第七代传承人崔云冬激动地说,参加百戏盛典,为剧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、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汪泽坦言:“百戏盛典在保护一大批濒危剧种的同时,也救活了一大批戏曲院团,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百戏盛典的举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。”三年来,昆山对百戏盛典参演剧种进行了回访,各地好消息频传:很多地方加大对戏曲的投入力度,重新组织院团进行剧目编排,使一些“活化石”级的戏曲恢复了生机和活力。演员待遇改善了,演出场次增多了,看戏、听戏日益成为城乡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参加百戏盛典后,湖北省襄阳市投入100万元对花鼓戏剧团的剧场进行了改扩建;湖南省澧县今年批准招收了25名荆河戏传承人,并与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了荆河戏班;福建莆仙戏加大剧种建设力度,建设莆仙戏传习所,集中展示莆仙戏剧种历史发展、表演特色、经典剧目等……戏曲艺术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。

汪泽认为,百戏盛典搭建了全国戏曲剧种展示风采、相互交流、共同成长的平台,促使人们对戏曲这一古老艺术重新认识,增强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,自觉赓续中华文脉,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。”太原秧歌剧团团长、太原秧歌第七代传承人崔云冬激动地说,参加百戏盛典,为剧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落幕了,但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鹏意犹未尽。三年来,他一场不落地观演,见证了观众由首届观戏的“似曾相识”,到次届的“津津有味”,再到三届的“恋恋不舍”。他满怀希望地说:“愿把百戏盛典办成一个集‘奥斯卡’和‘百老汇’于一体的戏剧活动,让中国百戏从昆山走向世界舞台。”

为曾经的辉煌镌刻印记,为新的发展点亮火种——当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国戏曲发展,关注百戏盛典的后续,昆山已悄然铺陈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行动: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、百戏林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。在三年的展演中,全国348个剧种的传承人将本剧种的道具、剧本、服装等物品捐赠给了昆山。同时每个剧种演出时,昆山都全程录像存档,为剧种非遗传承人整理口述史。这些珍贵的资料将永久地保存在戏曲百戏博物馆,成为戏曲研究的宝库。而早在2019年10月,昆山就注资1000万元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,凝聚全社会之力对全国各地稀有剧种、濒危剧种进行扶持,连接历史与今天的时空隧道,让人们记得住乡音,解得了乡愁。

“看百戏·游江苏”“戏曲百戏百人百画”“百戏进校园”……百戏盛典组委会创新开展了80场特色戏曲文旅延展活动,真正以戏曲普及带动文旅融合走深走实,让戏曲百戏在中国大地展露新颜。董伟说,昆山举办百戏盛典,难能可贵,贵在坚持,要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坚持办下去,而且越办越好,将昆山打造成新时代的戏曲圣地。

曲终人不散,戏曲合家欢。一代大儒、昆山先贤顾炎武提出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,激励了中国人上百年。新时代的昆山将扛起文化传承责任担当,在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,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文化品牌。“昆山将继续承办好百戏盛典后续活动,传承弘扬昆曲艺术,充分挖掘中华戏曲艺术的深厚内涵,全面激活中华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,让昆山真正成为‘戏曲人之家’,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昆山力量。”许玉连说。

相关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