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信息公开 / 市级机关 / 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 / 法定主动公开内容 / 部门文件

ksswtgdhlyjs/2022-00075
业务工作文化文物其他
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
2022-06-24
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0号建议的答复
昆文体广旅答〔2022〕39号

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0号建议的答复

时间: 2022-06-24 13:32 访问量:
【字体:

陆宝根代表:

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强公众参与昆曲传承的建议》收悉,经认真办理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昆曲传承保护工作现状

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幽兰,是昆山最有辨识度的文化“金名片”之一。近年来,在昆山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市文体广旅局深化昆曲艺术普及,提升昆曲文化惠民服务效能,将昆曲艺术普及与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相融合,让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到昆曲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中来。

(一)推进基础工程建设,一批昆曲设施成为网红打卡地

一是推进基础理论研究。公开出版昆曲相关著作《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·昆曲卷》《昆曲之路》《大美昆曲》等30多部,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昆曲学术论文数十篇,拍摄《大美昆曲》《昆曲之声》等昆曲纪录片、专题片10余部,全方位介绍昆曲起源、发展、沿革、振兴等内容,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昆曲艺术。

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。昆山市昆曲文化中心于202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,二、三楼昆曲历史溯源厅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,五楼常态化进行商业演出,成为展示昆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2020年9月戏曲博物馆正式动工,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收集齐全348个剧种资料、全面展示戏曲发展历程及剧种特色的博物馆。

三是拓展昆曲演艺平台。启动昆曲小剧场进酒店、进景区、进特色街区“三进”工程。在全市范围规划建设21家“江南·昆曲小剧场”,其中5家小剧场被苏州市文广旅局列入“江南小书场三进工程”试点单位。大渔湾昆曲茶社、西浜昆曲学社等成为昆山城市新晋网红打卡点和文旅消费潮流地。2021年21家小剧场开展2000余场演出,极大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
(二)强化昆曲精品创作,重视人才培养

一是加强精品创作。在名师传承辅导下,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力度,当代昆剧院已传承经典昆曲折子戏40余部,完成昆剧大戏《顾炎武》《梧桐雨》《描朱记》《峥嵘》《浣纱记》等编创演出任务,推动更多人走进剧院,成为传承弘扬昆剧的一份子。

二是深化人才培养。注重昆曲保护从娃娃抓起。全市小昆班已发展到21家,实现区镇全覆盖,共培养昆曲学员5000余名,获得上百个国家级奖项,百余名学员被选拔进入专业院校深造,近20名成为优秀专业演员。依托小梅花艺术团,连续举办“小梅花全国少儿戏曲大赛昆山选拔赛”,为昆曲后继人才发展提供舞台。

(三)拓宽艺术普及维度,推动昆曲文化走进百姓生活

一是壮大社会力量。目前我市共有昆曲研究会、缘源昆曲社、昆玉堂昆曲研习社、玉山曲社、开放大学幽兰昆曲社、杜克大学昆曲俱乐部等7个昆曲社团;俞玖林工作室、顾卫英“一旦有戏”工作室、杨守松工作室、周雪峰工作室、王芳工作室等5个昆曲工作室。昆山高新区每周举办昆曲和古琴公益培训,定期举办昆曲雅集、名家演出,完成堂名乐队20多首曲目的采集录音。巴城俞玖林等名人工作室、淀山湖周雪峰工作室、周市王芳工作室凝聚资源优势、发挥名人效应,常态化开展戏曲普及活动,已经成为昆曲保护传承的中坚力量。

二是深化普及推广。连续开展高雅艺术“四进”(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、机关)活动,每年组织开展昆曲讲座、导赏、演出活动100场;连续举办“昆芽儿”培训辅导活动,努力在少儿中播撒昆曲的种子;在亭林园、市民文化广场等地连续举办16届国庆戏曲节惠民演出活动;创办“重阳曲会”和“秦峰曲会”等昆曲文化品牌活动;利用“鹿城故事”讲座、“昆山市民大讲坛”等平台载体,定期开展“大美昆曲”系列讲座,提高昆曲艺术普及率和覆盖面,不断推进昆曲融入民众生活。

三是扩大对外交流。2012年石牌中心小学小昆班受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“中国蒲公英新春音乐会”;2016年昆山当代昆剧院赴美国参加辛辛那提新年音乐会;2019年启动原创昆剧《顾炎武》《梧桐雨》巡演活动,先后走进上海、南京、宁波、厦门、潮州、香港等城市,到2020年底共巡演40场;3次赴京参加“良辰美景·恭王府非遗演出季”活动,进一步提升昆山昆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(四)强强联手搭平台建品牌,为昆曲发展注入强大合力

一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。与喜马拉雅合作打造昆曲线上平台——“雅韵昆山”,集昆曲知识普及、名剧名段赏析、名家名角亮相、新生代传承人介绍、线上线下互动为一体,突破时空局限,实现昆曲文化覆盖全球的云推广。依托“昆山文化云”线上平台,提供昆曲展示展演、普及推广等多种服务,向民众免费提供昆曲相关文化资料。

二是创新举办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。自2018年开始,连续3年举办全国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,实现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以及木偶剧、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“大团圆”。先后组织开展201场演出,约1.2万名演职人员参演,现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,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.5亿人次,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.2亿次,抖音播放量超4.2亿次,提升了“昆曲故里”昆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成为全国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活动平台和鲜明文化标识。

(五)实施“昆曲+”“+昆曲”工程,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

一是推进昆曲与旅游的融合。研发昆曲文化旅游产品,进一步延伸昆曲产业链条,增加附加值。依托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,策划开展昆曲研学游路线,先后举办8期“昆曲之城”主题深度游;在“玉见昆山”线上平台推出“听着昆曲游昆山、跟着非遗游昆山、沿着古迹游昆山”三类共6条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;开发昆曲系列文创产品,将昆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,使昆山处处可见昆曲人物形象。

二是推进昆曲与文创的融合。举办2018年“大美昆山”第二届海峡两岸(昆山)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2019年“百戏盛典”第三届海峡两岸(昆山)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。昆山当代昆剧院开发出团扇、年历、杯垫等昆曲文创产品,打造的昆剧《描朱记》衍生品“清欢系列香薰”获得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0年“苏州有礼”旅游文创商品银奖。

三是推进昆曲与教育的融合。将昆曲学习体验纳入特色文化艺术普及教育范畴,每年举办“昆曲艺术进校园”活动,邀请昆曲名家深入全市7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昆曲普及活动;出版昆曲进校园辅导读本《幽兰飘香》《走进昆曲》,开展《传承昆曲艺术,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策略研究》《普通高中昆曲教学实践研究》等课题研究,探索将昆曲艺术与绘画、合唱等其他艺术种类有机结合,使昆曲艺术更加贴近青少年学生。

二、下一步工作举措

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昆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,提升昆曲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,将昆曲艺术元素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,不断推进昆曲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为中华戏曲文化传承振兴贡献昆山力量。

(一)坚持普及、打造品牌,促进昆曲活态传承

实施以昆曲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工程。提高昆曲品牌活动影响力,办好2022年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、2024年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戏曲交流展示活动;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“我们有戏”“良辰雅集”“昆曲四进”“昆芽儿”等昆曲传承普及活动;恢复亭林园实景版昆曲演出活动;推进昆曲在剧场、文化中心、曲社、茶楼、古戏台常态演出,每年演出量不少于3000场;在杨守松工作室、周雪峰工作室等名人工作室举办昆曲讲座、展演、“云课堂”等昆曲普及宣传活动;每年开展昆曲全国巡演活动20场,推动昆曲融入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”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”“一带一路”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建设中。

(二)用好平台、加强宣传,提高昆曲传播力度

搭建昆山昆曲对外展示、传播和交流平台。推进数字赋能昆曲文化传播,在“阿里拍卖”“运合始终链”等平台限量发布昆曲数字藏品。充分利用中国演艺频道、昆山融媒体中心、微信公众号、喜马拉雅等媒体平台,宣传展示《顾炎武》《梧桐雨》《浣纱记》《描朱记》《浣纱记》等原创昆曲大戏和《火判》《双珠记》《借扇》等经典折子戏。围绕昆曲入遗等重要时间节点、传统节日庆典,开展昆曲特色活动直播,制作昆曲宣传普及系列小视频。鼓励由腾腾、曹志威、张月明、黄朱雨等昆山优秀青年演员开设网络平台账号,在线上秀才艺、展形象,通过对昆曲多角度、多频次的介绍宣传,提高全社会对昆曲的关注度,增强民众对昆曲的保护意识,让“大美昆曲、大好昆山”深入人心。

(三)多管齐下、持续发力,推动昆曲融合发展

实施“昆曲美食+”计划,串联昆曲主题饮品店,举办2022年首届昆山咖啡戏曲周活动,引进海派咖啡戏剧,创新打造“演艺星空间”。依托2022年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,将巴城老街、昆曲学社、昆曲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标串珠成链,推出4条昆曲研学路线,组织开展“百戏巴士”主题游活动。持续加强与昆曲专业院校、院团的合作,借助中国戏曲学院、上海师范大学学术资源优势,聚焦戏曲人才培养、剧目创作、互动演出等主题,每年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。加开大西门商业街、正仪历史文化街区、昆山(中国)戏曲博物馆建设进度,提升改造张浦尚明甸昆曲脸谱稻田画,推进昆曲艺术与城乡经济、江南文脉、全域旅游、城市风貌协调发展,让“昆曲之城”成为城市新形象。 

(此件公开发布)

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

2022年6月24日

相关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信息